青岛婚庆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婚嫁百科 > 婚嫁习俗 > 中国婚礼历史从婚纱流行到集团婚礼(2)

中国婚礼历史从婚纱流行到集团婚礼(2)

时间:2011-12-29 15:40来源:未知点击:

  所以,民国初专为民间举行文明婚礼提供服务的新婚用品商店就应运而生。如北京就有一个名叫“紫房子”的新婚用品服务社,不仅出租扎花马车、汽车、乐队、西装、领带、礼服,还出售花篮、手花、胸花和一种被称作“文明结婚五色纸”让来宾用以向新人身上抛洒的彩纸等喜庆饰品。

  婚礼上的结婚证书是提前准备好的、当然也都是“紫房子”里买的。对于那时的北京人来说,“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务社实在是服务到家的好商铺,文明婚礼用得上的物品,你只消跑一趟,准能让你满意而归。而且,“紫房子”已经办出了些“连锁”的感觉,东华门大街、宣武门内西绒线胡同、西长安街各有一处“紫房子”,这让北京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选择去不同的“紫房子”,无形中也减少了无谓的奔波。

  那时的迎娶议程,与二十世纪末相当接近,甚至还更加讲究些:一般是用红绸双喜字绣片罩着花马车(若是汽车则用红绸花绕车一周,车头上扎成绸花)。新人乘坐的新车前面,西乐队是少不了的,而且大多也享受乘车的待遇。

  到达女家后,新娘由两个儿童拉着头纱,在乐队高奏出的《美酒高歌》的乐曲声中,踏过红毯子上车。到男方‘家,身穿笔挺西服或是黑色燕尾大礼服、白衬衫、黑礼花、戴白手套、手持一顶高筒礼帽的新郎早在恭候……

  下面的仪式与二十世纪初大同小异。只是在民国时期,北京的文明婚礼上又增加了一项内容:让新郎、新娘向来宾报告恋爱经过。当然,前提是双方确属自由恋爱的结合。

  彼时的婚礼上,新娘中穿婚纱的极少。因为国内几乎没制作婚纱的服装厂,有些政府大吏或家资雄厚的大商人、大资本家,当其子女结婚时,为了赶时髦,常会托人重金从国外购得。而一般新式夫妻要想做到这一点,则力有不逮。而且,婚纱虽看起来更加雍容华贵,但不免有叠床架屋般的累赘感。所以、一般女性在婚礼上还是青睐那种线条简洁一些的西式礼服长裙。

  但在1927年以后,国人对婚纱的概念彻底改变。穿婚纱结婚,成了女孩子们心中最大的念想—这种状况的发牛。源于一对大人物的婚礼,那就是蒋介石和宋美龄。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在上海举行。是日上午、先由景林堂牧师江长川上门在宋宅按基督教礼仪举行一次西式婚礼,仪式由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江长川牧师负责祈祷,宋氏家族众人及美军外交官布里斯托尔上将等宾客出席。下午又在外滩大华饭店舞厅按中国传统方式举行一次中式婚礼。据当时报章记载,当时舞厅里容数百人,门外围观者数千。负责维持秩序的是大名鼎鼎的青帮首领杜月笙。婚礼的主持人则是蔡)已培。出席婚礼者有美、英、日、挪、法等16国领事。婚礼台布置孙中山画像,边缀国民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中悬“福”、“寿”两字。为婚礼奏乐的是一支俄管弦乐队。四时十五分,蒋、宋人场,蒋着西式大礼服,宋穿白色长裙婚纱服,除男女镇相外,孔府少爷孔令杰、孔令伟作童子随新人之后。新人向总理遗像三鞠躬。然后是乐队伴奏,美国男高音歌手霍尔演唱《哦,答应我》。蒋、宋交拜,婚礼遂告结束。

我喜欢这篇,顶
(0)
0%
不喜欢,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