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婚庆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婚嫁百科 > 婚嫁习俗 > 中国婚礼历史从婚纱流行到集团婚礼

中国婚礼历史从婚纱流行到集团婚礼

时间:2011-12-29 15:40来源:未知点击:

  二十世纪初,文明结婚的礼俗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新派男女非常乐意接受的婚礼样式。进人民国以来,随着公派和自费留学人员的增加,尤其是中国与西方各国交往的日趋密切,文明结婚的风气进一步深人人心,虽然旧派人士对这种崇尚西洋做法的婚礼多有责难,但毕竟挡不住文明婚礼的广泛流行。

  当然,在对文明结婚的理解上,有着进步思想和现代观念的文化人与普通人还是有所差别的。前者注重的是文明婚礼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文明的精神,而后者似乎更看重文明婚礼的形式感。

  1921年6月2日,北京《晨报》以特大字号发表《新式人物之新式婚礼》一文,文章里说:赵元任、杨步伟夫妇不请客,不受礼,将亲友赠送的喜钱捐赠给中国科学社,夫妻双双只和两个证婚人在自己的寓所内举行最简单的婚礼……

  赵元任与杨步伟相识于1920年9月;赵元任在清华大学当教授,收入可观,杨步伟则是森仁医院院长,薪水自然也高。按照旧传统,两人本可以将婚礼办得极为体面,但他们除了租了一套房子,婚礼上的所有仪式一概从简。亲戚、朋友不请,更不收礼。结婚前几天,赵元任发出结婚通知书,上面写着:“赵元任博士和杨步伟女医士恭敬地对亲戚们和朋友们送呈这件临时的通知书,告诉诸位,他们两个人在这信未到之时,已经在民国十年六月一日下午三点钟东经120度平均太阳标准时,在北京自主结婚。他们结婚的证婚人:胡适之博士,朱微女医士。告诉诸位,因为要破除近来新旧界中俗陋的虚文和无谓的繁费的习气,所以除底下两个例外,其他贺礼一概不取。例外一:抽象的好意,例如表示于书信、诗文或音乐等,由送礼者自创的非物质的贺礼。例外二:或由各位以自己的名义捐赠给中国科学社……”

  胡适与朱微按照赵、杨约定的时间,来到他们的新房、小雅宝胡同49号。胡适手里拿着一个纸包,一进门就问“是不是现在就可以送礼?”赵元任一见,忙请胡适遵守通知书中的要求,不要越格。胡适哈哈大笑,说:“这是我自己考证的《红楼梦》,可以算成自己写的东西吧!”赵元任、杨步伟闻言大喜,愉快地收下了礼物。

  可以说,赵元任与杨步伟真正理解了文明结婚的要义。他们的简单的婚礼,虽然成了北京《晨报》上的特大新闻,但那个时候,真正能够理解其意义的,应该说是少之又少。即使证婚人胡适,私底下也未必就全心全意地赞成那样的婚礼。

  而那时的普通青年男女,似乎更加青睐文明婚礼的外在形式,比如,他们对文明婚礼上所使用的各式用品一直都是情有独钟,像新郎的西服礼帽,新娘的礼服长裙,等等,都具有一种时装的意味。这些行头在旧式婚礼上显然是无法享用到的。

我喜欢这篇,顶
(0)
0%
不喜欢,踩一下
(0)
0%